◎ 丏
〈動(dòng)〉
(象形。本義:遮蔽) 同本義;看不見 [cover;be unable to see]
丏,不見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象人頭上有物蔽之之形。——林義光《文源》
◎ 丏
〈名〉
避箭的短墻 [short wall]
丏,避箭短墻也。——《字匯·一部》
丏【子集上】【一部】 康熙筆畫:4畫,部外筆畫:3畫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)》彌殄切《正韻》美辨切,音眄。《說文》不見也。《徐曰》左右壅蔽而不分也。《字彙》避箭短牆也。象壅蔽之形。
又《集韻》彌兗切,音緬。義同。從正而曳之。沔眄等字從此。
丏【卷九】【丏部】
不見也。象壅蔽之形。凡丏之屬皆從丏。彌兗切文一
(丏)不見也。象雝蔽之形。雝各本作壅。今正。其實(shí)許書當(dāng)作邕也。禮經(jīng)。乏參侯道。居侯黨之一。西五步。鄭曰。容謂之乏。所以爲(wèi)獲者御矢也。周禮鄭司農(nóng)注云。容者、乏也。待者所蔽。按之與丏篆文相似。義取蔽矢。豈禮經(jīng)本作丏與。彌兗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以
賓字知之。凡丏之屬皆從丏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(hào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