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墻
墻、牆
〈名〉
(1) (會(huì)意。從嗇,從土。“嗇”有節(jié)儉收藏的意思。壘土為墻,意在收藏。本義:房屋或園場(chǎng)周圍的障壁)
(2) 同本義 [wall]
墻,垣蔽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無逾我墻。——《詩·鄭風(fēng)·將仲子》
糞土之墻不可圬也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(zhǎng)》
止如堵墻。——《尉繚子·戰(zhàn)威》
老翁逾墻走?!啤?杜甫《石壕吏》詩
(3) 又如:墻闕(院落;門庭);墻宇(房舍,住宅;喻指人的氣度);墻籬(藩籬,籬笆);墻東(比喻隱居不仕,以避亂世);墻茨(墻上生長(zhǎng)蒺藜,意欲清除,又恐墻壞家毀。比喻闔門淫亂,家丑難除);土墻;圍墻
(4) 門屏 [screen]
而在蕭墻之內(nèi)也。——《論語·季氏》。按:蕭墻之內(nèi),指國君塞門之內(nèi),喻內(nèi)憂
(5) 又如:蕭墻(古代宮室內(nèi)當(dāng)門的小墻)
(6) 古代出殯時(shí)柩車上覆棺的裝飾性帷幔 [curtain]。如:墻合(即官懸);墻柳(出殯時(shí)覆蓋在柩車上的裝飾性帷幔)
墻【丑集中】【土部】 康熙筆畫:16畫,部外筆畫:13畫
俗牆字。
牆【卷五】【嗇部】
垣蔽也。從嗇爿聲。,籒文從二禾。
,籒文亦從二來。才良切文二重三
(牆)垣蔽也。土部曰。垣、牆也。左傳曰。人之有牆。以蔽惡也。故曰垣蔽。釋宮曰。牆謂之墉。釋名曰。牆、障也。從。小徐曰。取愛
自?也。爿聲。才良切。十部。按凡爿聲、二徐多肊改爲(wèi)牀省聲。此爿聲、小徐云亦當(dāng)言牀省。韻會(huì)遂改之。
()籒文。從二禾。
()籒文。亦從二來。按玉篇云。
者籒文。?者古文。與今本異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(hào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