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煦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火,昫(
)聲。本義:溫暖;暖和)(2) 同本義 [warm;balmy]
煦,蒸也。一曰赤貌。一曰溫潤(rùn)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
煦,溫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煦而為陽(yáng)春,散而為霖雨。——宋· 王禹偁《送柴侍御赴闕序》
晨煙暮靄,春煦秋陽(yáng)。——顏延之《陶征士誄》
(3) 又如:煦風(fēng)(暖風(fēng);和風(fēng));煦潤(rùn)(溫暖滋潤(rùn))
(4) 和樂的樣子 [happy]
傷夷受煦。——柳宗元《為裴中丞賀克東平赦表》
(5) 又如:煦愉(溫煦,和悅);煦濡(溫和;惠愛)
◎ 煦
〈名〉
(1) 日出時(shí)的霞光 [sunrise]
景光之人煦若射。——《墨子·經(jīng)說(shuō)下》
(2) 恩惠 [favour]
堂侄余慶,承煦紹宗。——唐玄宗《誡勵(lì)宗室詔》
◎ 煦
〈動(dòng)〉
(1) 撫育 [foster]。如:煦物(養(yǎng)育萬(wàn)物);煦育(撫育;養(yǎng)育);煦養(yǎng)(愛撫;撫育)
(2) 受雇為人勞動(dòng) [employ]
故姜牙賣煦無(wú)所售,而見師于 文武。—— 晉· 葛洪《抱樸子》
(3) [眼睛] 轉(zhuǎn)動(dòng) [(of eyeballs) rotate]
人生三月,目煦,亦能笑。——《白虎通》
煦【巳集中】【火部】 康熙筆畫:13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香句切《集韻》吁句切,音姁。《說(shuō)文》烝也。《玉篇》熱也。《禮·樂記》天地訢合,隂陽(yáng)相得,煦嫗覆育萬(wàn)物。《註》氣曰煦,體曰嫗。《疏》天以氣煦之,地以氣嫗之,是天煦覆而地嫗育。
又《說(shuō)文》一曰赤貌。《玉篇》赤色也。
又《說(shuō)文》一曰溫潤(rùn)也。
又《玉篇》恩也。《韓愈·原道》煦煦之謂仁。
又《玉篇》亦作昫。《廣韻》日光也。
又《廣韻》況羽切《集韻》火羽切,音詡。《禮·樂記·煦嫗釋文》煦徐音況甫反。
又《集韻》詡拱切,音洶。亦與昫同。日出溫也。詳日部昫字註。
又《集韻》匈于切,音訏。《揚(yáng)子·方言》煦,熱也。《李嵩·述志賦》稟玄光而陶衍,承景靈之冥符,蔭朝雲(yún)之奄靄,仰郞日之照煦。
又《集韻》虛尤切,音休。本作咻。痛念聲。詳口部咻字註。
煦【卷十】【火部】
烝也。一曰赤皃。一曰溫潤(rùn)也。從火昫聲。香句切
(煦)烝也。方言。煦煆、熱也。乾也。吳越曰煦煆。按熱廣雅作。誤。樂記注曰。以氣曰煦。一曰赤皃。日部曰。昫、日光出溫也。按昫煦古通用。煦葢日出之赤色。一曰
潤(rùn)也。首一義足兼之。文
注引韓詩(shī)章句。煦、暖也。從火。昫聲。香句切。古音在四部。廣韻又況羽切。方言注讀如州吁之吁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(hào)